地球自转有什么地理意义?
要是地球不自转的话,地球地理环境十分恶劣,根本不属于人类生存,其它不说,最要一点就是温度,我们知道,太阳光只能照射地球半个球,如果地球不自转,半球永远是白天,连续白天,气温会升高最起码几百度。还有半球永远是黑夜,气温会降到零下几百度,这样的恶劣的天气还有人和动植物吗?(考参月球资料就知道了)
地球自转的意义,应该是使地球受热均匀。如果不自转的话,地球每绕太阳一圈才算自己自转一圈的话,阳光一直照在一边的半球上,这一边的温度就会很高,另一半就会很冷,都不会形成生命。像现在的地月系,把地球看成太阳一样。
其他的什么时区的变化、自转偏向力、大气环流、洋流流向什么的都算是地球自转的影响吧。
您好,对于这个问题,首先说一下这个问题在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一节内容。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有三点:昼夜交替;时差;地转偏向力。
首先说一下昼夜交替:由于地球不透明也不发光,所以照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阳光永远只能是一半,正是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自转,而且自转周期是24小时,所以地球上同一地点经历第二次太阳直射就是一个昼夜,这样就产生了周期是24小时的昼夜交替现象,注意是24小时,因为地球不自转的话昼夜交替是一年。
其次是时差,经常会听到倒时差的问题,由于地球自西向东不停的自转,对于同一纬度的地方来说,东边的地方总比西边的地方早看到日出,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马可波罗当时形容中国说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东西边日出有差异,时间也就有了早迟之分,东边比西边时间要早,这就是时差。时差有地方时和区时之分,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地球转360度(一周)为24小时,那么一小时转15度,自西向东转一度就是4分钟,这样就是地方时,因为经线无数条,地方时不便与计算,就有了区时,全球24个时区,中国地跨五大时区,但是以北京所在地东八区作为中国的区时,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听到北京时间几点几点。
第三个地转偏向力,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不偏转,这个对军事火箭炮弹行动,以及河流港口,大气环流等等会产生重要影响。
综上三点就是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就能感觉到,比如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等等,简单的可以可以将地球自转地理意义概括主要如下:
1、地球自转使得地球的南、北半球发生昼夜交替现象;
由于地球是不透明且不发光的,任何时候太阳都只能照射到地球表面的一半,当太阳照射到北半球时,南半球就处于黑暗的状态,而地球通过自转,就使得南、北半球在不同的时间内都可以接受到太阳的照射,因此就出现了南、北半球的昼夜互换交替现象。
2、地球自转使得同一时刻、地球上不同经度地点的地方时间存在差异;
地球上不同地方的地方时间存在差异,比如说当一个地方正处于正午的时候,距其180°经度处却处于午夜时分,这也是地球的自转导致的。后来人们发现地球表面每隔15°经线,时间就相差1h。于是就据此划定了地球的时区,全部经度360°,分为24个时区。
3、地球自转使得所有在北半球做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就向左偏转,赤道则不发生偏转;
地球自转产生了地转偏向力,当物体静止时,不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物体运动时,在地转偏向力及其物体本身的惯性作用下,物体的运动方向总会向右或向左偏转。而赤道的地转偏向力为零,所以不发生偏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