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市值破万亿港元,上门取货_123随叫随到

小米市值破万亿港元,上门取货_123随叫随到

admin 2025-02-04 跨境出海 5 次浏览 0个评论

小米市值破万亿港元,上门取货_123随叫随到

雷军套现45亿港元,小米香港上市为何半年蒸发3000亿?

谢谢您的问题。小米股市变动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但最近小米的一些问题暴露在股市上。

雷军在减持。小米的股价下跌,雷军也在抓紧减持。雷军将手头上小米集团的股票减少3.78亿股,折合资金45亿港元,个人持股调整为13.27%。小米给出的解释是,雷军代持的部分股东所持有的投票权发生了变化,雷军本人持股数不变。

小米市值破万亿港元,上门取货_123随叫随到



销售在减量。虽然2018年小米总体业绩不错,收入同比增长52.6%,净利润同比增长60%。从第四季度开始,销量有所下滑。第4季度小米手机出货量大概为2500万部,同比比下降12%。市场份额也大幅下滑,现在已经排到华为、OPPO、vivo、苹果之后。最近骁龙855手机,小米9被OPPO和vivo抢尽了风头。

小米市值破万亿港元,上门取货_123随叫随到

供应在减少。小米9最近非常火爆,但是收到了缺货的严重制约,背后反映出了小米经营上的问题,对供应链掌控的能力不足,库存、产量、供应商,内部流程和管理饱受外界质疑,饥饿营销的呼声一直很大。供应链的问题演变成了社会舆论公关的问题。这一切需要雷军在小米9保证供应之后,给出一个合理解释,否则市场对小米的质疑和动摇,会继续体现在股市上。

小米市值破万亿港元,上门取货_123随叫随到

欢迎关注,批评指正。

小米上市说实话有点仓促之举。小米上市的时候正值新机发布,但是上市日期又定在了发布之前,所以市值必然受到新产品发布的影响,市场对此的反馈也很明确,小米8不是市场期待的产品,所以小米一上市就遭遇了一波波折。而且上市之前还被爆出供应链不合格问题,小米虽然声称去解决,但是这种问题肯定还是会对市场态度产生影响的。

顶着这么多压力,甚至愿意暂时放弃产品的突破性去搞上市,小米大概是有什么内部原因,但是显然上市的时间并非理想,导致上市即遭遇打击,现在市值蒸发也算是情理之中,只能希望借米9的设计挽回一波。虽然米9提高了售价,但是至少在设计上追平了同价位竞品,如果能解决缺货问题,市场前景相对来说还是不错的。

光大证券认为小米目标价15.00港元,小米今日股价大跌逾6%,你怎么看?

光大证券是不是太着急了,虽然小米股价这两日出现下跌,但也不能一下看的这么低吧,发行价在17元港元,给予的目标价却是15元港元,而现在股价却是19.86元港元,要到达这个位置我认为可能性不高,除非港股走出中期熊市行情,否则小米要到这个价格无论是目前走势还是价值分析可能性都不太大。


先看下恒生指数。

小米市值破万亿港元,上门取货_123随叫随到

从上图看到,恒生指数已经结束了2016到2017年的牛市行情,目前在陷入大级别的调整中,并且下跌趋势没有减缓,预计恒生指数还会继续下跌,并且在美元走强全球货币贬值期,恒生指数的中期熊市将会延续一段时间。


再看看小米集团的股价

小米市值破万亿港元,上门取货_123随叫随到

从首发价破发后出现了迅猛的涨势,最高到达22.20元港元,这两日就开始猛跌了,不乏有短线获利盘抛售所致,加上恒生指数也表现不好。

可是至小米上市至今,首次出现机构看空并不能影响其小米股价的长期向好和否定小米公司的发展前景,我们也忽略了在此之前有4家机构给予小米增持评级,对于有机构看多,有机构看空很正常。


光大证券认为小米的手机是以低端机型为主,产品结构有望逐步改善,否则落后其它同行。又说,小米的互联网变现能力需要提升,否则难以跟上互联网趋势。给予了目标价15元港元的看空评级。


对于光大证券这种评级分析姑且不去探讨,但是小米能在短时间内进入同股不同权后再次纳入恒生指数成分股和富时A50成分股,包括各大伽的力挺和投资都是有目共睹的。虽然在之前因为难以入沪港通深港通导致股价进入下跌,但是目前港交所已经在商讨,还是有进入的机会。

而小米的收入比重虽然是以智能手机为主,但也在以互联网科技公司的方向发展,不可能因为股价一时的跌势而否定其发展。


多谢点赞,关注后可阅读更多财经信息,有问题多留言,祝您投资顺利

小米的争议很大,有投资者认为估值25港元/股,也有投资者认为15港元/股都是贵的,差异很是明显。可是为什么对于小米的估值存在众多异议呢?光大证券更是认为小米的目标价应该调为15港元。其中认为原因有:

一、小米到底是制造业还是互联网企业?如果是制造业,那么面对500亿美元以上的估值,绝对是高的,还不如同期的格力、美的等。再加上“雷布斯”又说过,小米的硬件利润只会5%,所以面对格力、美的30%+的毛利就是班门弄斧了。所以,把他定义为制造业,那么这个加强就是不值!因为同行业的佼佼者比小米做得更好、更成熟。那么归类在互联网企业呢?虽然小米也生产硬件,但是其拥有2亿用户的巨量“米粉”,称得上互联网企业,那么对于500亿估值那就低了。又能够自制自产硬件,又有自己的销售渠道以及固定的粉丝,这在创新型企业来讲起码也给给出30倍、40倍以上的估值。

这就尴尬了,小米的估值异议争论也就大了。

二、经历住时间的考验,小米能够挺住!虽然对于小米的行业定义有所异议,但是作为“独角兽”企业,其也是独树一帜。并且,还有可能“CDR”的率先推出,那么对于小米来说股价的影响也是存在,至少肯定了小米的“优质”。

作者不易,多多点赞,十分感谢。

感谢邀请!

  • 小米上市之后一直是眼球中心。因为各大机构对小米的估值一直是存有疑虑的。虽然雷军是名人,虽然有马云,马化腾,李嘉诚,刘强东等商界大佬力挺。但各大机构对小米的未来并不是特别看好。这也造成小米在港股上市时雷军只能接受估值下限17港元左右。

  • 小米上市之后,还一度破发。不过,我之前说过,现在A股港股化,港股也被A股化了。A股炒次新股的先进概念已经传到了港股了。在小米上市破发之后,第二天就出现大涨。国内有不少名人也通过媒体说自己买入两亿元小米,对小米十分看好。雷军也说争取让首日买入小米股票的投资者赚到一倍以上。正是在这些报道中,小米成了眼球中心。当然国内专门炒作次新股的一帮人有可能会通过各种途径到港股炒作一把小米。除了小米,其他的港股独角兽基本是破发的。炒小米有人气,有人接盘。这完全符合次新股的逻辑。

小米市值破万亿港元,上门取货_123随叫随到

  • 当然,从机构的角度来看,机构是会给出自己的估值的。光大证券发布了小米投资价值分析报告,也是从各个方面的综合考虑。首次给予“减持”评级,目标价15港元,期限6个月。这是相当不看好小米的前景啊。可能光大的报告是从实际出发,仅仅是对小米手机的角度进行估值,并没有考虑到其他有远景的东西去估值。比如小米智能家居等方面。这和富士康是一样的。机构对富士康的估值是加工厂。而富士康却认为自己是互联网平台公司。还取名叫工业富联。小米同样遇到类似的问题。雷军自己给出的估值是腾讯乘苹果。可是机构不认可啊。

  • 因此,小米的股价在上市之后震荡的幅度非常大。一会大佬看好并买入了,小米的股价大涨。一会没有进入沪港通深港股导致股价大跌。我觉得这些都不重要,如果你把它理解为人气非常好的次新股就很容易明白里面的走势了。次新股总是会大幅波动的。小米也是一样。
  • 至于光大证券的分析报告自有他们自己的研究套路。在ST保千里出现大幅亏损时,还有不少券商给予“强烈推荐”的评级呢?券商的报告只是报告。实际走势不一定会按券商的报告走的。

最近问答点赞好少啊,虽然行情不好,但还是希望多多帮忙点赞哦,谢谢!看完点赞,腰缠万贯,感谢关注!

光大证券对小米的判断有一定的道理,小米目前的主营业务两大板块都面临发展的瓶颈,手机业务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对手是OPPO,vivo,苹果,华为等,这些手机企业都在市场竞争中拼杀出来的,要从他们的虎口抢食,抢市场难度系数很高,可能性也不大。

小米的电商业务竞争对手是阿里和京东等,也是在市场竞争中拼命才打下的市场,小米的电商业务想抢阿里和京东的市场,只能是杀敌1000,自伤800,电商的市场也很难打下,所以,证券公司对小米现在的业务发展成长并不乐观是有道理的。

小米想突破现在的发展瓶颈,应当从长计议,不能急功近利。首先,小米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几个产业基金,打造金融科技产业集群,互联网产业集群,智能手机产业集群,020产业集群,通过产业集群培育优质新项目,再建立四大并购基金,一两年后产业基金培育的产业在技术上或商业模式对现在技术或商业模式实施降维打击,然后,再用并购基金并购优质项目装进上市公司,在产业运作上占领世界产业制高点。另外,在毛利求斯或开曼群岛注册几个私募基金,为资本运作做好准备,私募基金要有防火墙。

两年后产业发展开始突破,上市公司高速成长,就展开资本运作,股价持续大涨,三年后雷军就能成为中国首富,亚洲首富,五年后向世界首富发起冲击,未来五到十年的时间,小米在科技企业行业占领全球产业制高点,引领全球科技产业,雷军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世界首富。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如果您有什么财富生活中疑惑也欢迎私信提出,在评论中提出也许会忽略看不到,谢谢您们的支持。

在小米近期创出22.2港元新高之际,光大证券给出小米15元港元的目标价。说明金融机构不看好小米未来的前景,为此小米股价次日下跌逾6%。小米不被纳入港股通,使得内地投资者无法买到小米的港股股票。

光大证券分别预测小米2018至2020年度,非通用会计准下净利润81亿元人民币、102.31亿元人民币和131.2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35%。此家金融机构认为:小米现阶段互联网变现能力有待改善,IoT 变现模式亦未成熟成形,所以只能给予15港元目标价位,相当于今年小米的预测市盈率35倍。

小米集团雷军身家在200亿美元左右,居于福布斯中国富豪第6位。虽然雷军自信满满,但是光大证券的评级犹如一盘冷水,给市场以及投资者,包括雷军本人都敲了一次警钟。

沪深交易所上周末宣布,以多数投资者缺乏了解为由,拒将新加入恒生综合指数的不同投票权架构公司等,放在港股通投资范围内。此举意味小米短期都难获北向资金的追捧。

尽管小米估值偏高,上市第一周却表现抢眼,一改中资独角兽在香港市场的颓势。在跌破发行价之后 涨幅超过20%。主要原因得益于流通盘较小,以及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等因素。此次小米无缘港股通,乃利空其股价,与光大证券的评级有必然联系。

香港股市奉行价值投资与成长性结合,小米未来的股价,还需依赖自身发展,包括自主知识产权等等。没有核心技术作为后盾,小米的股价难以满足投资者的期盼。

小米市值破万亿港元,上门取货_123随叫随到


小米市值破万亿港元,上门取货_123随叫随到

欢迎光临寒舍,顺祝周末愉快!如果感觉略有收获,敬请点赞和关注!

小米最新总市值3097.64亿港元,近7日上涨18%,你怎么看?

今年下半年股市整体萎靡,小米选择上市的时机并不好,没办法投资人想套现,这两年势头正好,赶紧上市,谁知道明年1会不会是下一个小米的2016,那时候想套现就难了!本质上小米应该不缺钱,上市套现嫌疑居多!

小米的新闻在今日头条一直都是被喷的对象,只要讨论小米,下面大多数评论都是喷小米辣鸡的,什么留海屏丑啊,抄袭啊,信号差呀,电池小啊,手机降价喷不降价也是喷,就像装在歼十B上的矢量发动机一样可以360度喷,估计小米跟他们有仇一样


小米市值破万亿港元,上门取货_123随叫随到

小米市值破万亿港元,上门取货_123随叫随到

小米市值破万亿港元,上门取货_123随叫随到

小米近日利好消息颇多,股价上涨在情理之中。但未来,依然坎坷。

这个问题有些毛病,应该是11月9日的报道。

首先,小米出货量大增。

十月底,雷军宣布小米手机出货量突破一亿台。

尽管在国内出货量下降了不少,但是由于在海外市场的发力,小米手机在全球手机出货量排名上排名第四,市场占有率大增。

第二,小米手机有望近期进入美国市场。

据报道,小米手机在近日宣布进入美国市场,可能会在2018年12月在纽约、伦敦召开产品发布会。

进军美国,对小米的未来是一个好消息。如果能站得住脚,对它的未来是个好消息。

第三,数家小米生态链公司上市,对小米也是个好的消息。

因为以上三个原因,之前曾经跌去不少的小米股价,这几天持续上涨在意料之中,并不意外。

但是,因为手机市场的饱和,小米向互联网公司转变的速度如何,会影响小米股价的走向,小米的未来,依然坎坷。

小米市值蒸发2336亿港元,雷军承诺一年不减持,小米股价会止跌吗?

止跌与减不减持没啥关系,1月9日之前小米的限售股没解禁,股价不照样跌跌了40%吗?

小米上市之初,雷总在庆功宴上宣称:要让在上市首日买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资人赚一倍。可是一年过去了,当初买入的人不仅没赚一倍反而被套40%以上。

2018年年前三季度,全球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了6%。小米虽然同比增长了21.2%,但是手机行业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很大挑战。十年前中国的网民增长率在50%以上,而现在已经到6%左右了。

这就意味着互联网的人口红利期已经结束,现在进入存量时期,君不见农村老头老太太现在都人手一部手机。人口红利消失,拿什么来高速增长!

所以,接下来手机行业只能靠创新,小米没有创新,没有亮点,消费者凭什么选择小米而不是大米。而创新靠的就是研发。

那么小米的研发实力到底怎么样?老规矩,不瞎猜,看数据。

根据小米的CDR招股说明书,2015年-2017年期间小米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68亿、684亿、1146亿,而同期的研发费用为15.12亿、21.04亿、31.57亿,研发费用占营业总收入的2.26%、3.07%、2.75%。

小米市值破万亿港元,上门取货_123随叫随到

这是什么水平?以小米的竞争对手华为为例,华为2015年到2017年期间,研发费用分别为596.07亿、763.91亿、897亿,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5.09%、14.65%、14.86%。由此可以看到小米的研发投入无论是绝对值还是相对值都不及华为的零头。没有研发,拿什么来支撑小米的梦想。

靠小米生态链吗?别闹了,无论是小米电视、还是小米空调,小米最多是贴牌生产而已,小米生态链说白了,如果做成了最多是互联网销售杂货铺,如果做不成,那就是一大堆累赘。

君不见,小米入股TCL之后,股价非但没反弹,反而下跌了百分之十几。小米生态链的未来,资本市场已经用脚投票了!

小米,为发烧而生,但愿是米粉发烧,而不是小米自己发烧!

小米发行238.37亿股毎股负4.4912港元,总计负资产1103.38亿港元,收益支撑不住现在的股价,按现在收益得7-8年还债,香港股市比较成熟,不跌才怪

融资风投的转嫁给股民买单,前期的亏损和借贷银行的1000亿自己得慢慢还,每年50多亿利息还得自己背负

本文是小米大跌的后有感而发的畅想曲。

我觉得雷军承诺太短,承诺三年,小米股价可能就噔噔噔涨三天,涨20%!在行情冰冷的冬天,让投资者感到不会被套现,市场情绪稳定,不至于这样连续大跌。

但减持的时间窗口,只是导火索,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小米自身的估值,可能小米上市前,香港市场对于小米的情况了解不够充分,只是通过网络影响力以及报表观察,不够充分。

更重要的是市场对于小米的发展战略,有了更充分的理解,虽然小米的各项业务增长率极高,但可持续性受高度质疑,质疑的情绪会传染。

经过半年时间的了解,香港市场认为小米股价高,所以,遇到减持的时间,决定卖掉,加速下跌。

小米上市就等于是个黑天鹅了:发行价黑天鹅,发行价高,引发危机。导致小米股价持续创新低。

当初上市真不应该定价17港元,应该低一些,上市就定价4000亿港元,上市前,小米进行了互联网的IPO营销,雷军甚至去香港见李嘉诚,将合影发到网上,他们还去了华尔街宣传IPO,将创始人在华尔街拍的合影,也发到了网上,这些都是为IPO造势。结果是投资者相信了,接受了每股17港元的定价。这些造势必然影响投资者对股票价值的判断。当时我就讲过,小米利用卖手机的营销方法卖IPO的股票。

长期挽救小米股价的希望,就在小米的零售,小米零售有突破性的进展,排他性的竞争力,那么小米的股价长期才有希望。

手机行业是没什么大希望的。手机格局可以借用2006年《赢在中国》小伙预测慧聪将会败给阿里的那段话。现在华为正在打苹果,等华为打败了苹果,就会回头打小米,手机这块,最终只有华为做的好。

所以小米未来的出路只有一条,就是零售!!必须赶在手机能够提供现金流的时间内,将零售业做起来。否则,如果手机无法提供现金流,零售业就难做了。

小米暗盘下跌逾3.4%,散户还没卖就每手亏200港元,小米为何不被看好?

7月9日小米在港交所上市,开盘即跌破17元的发行价,跌幅一度超过5%。截止7月9日上午11.20,小米触底反弹跌幅开始收窄。最近一段时间,中资股在香港以及美国市场,跌破发行价乃司空见惯之事。

小米引领年轻一代的手机消费市场,在设计上非常潮流也很“嗨”。但并不具备核心竞争力,既没有芯片设计能力,也没有创新的整体设计,跟华为手机不可同日而语。但小米的潜力,乃勿容低估。 年轻人的流行风格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改变,所以小米未必能每次都紧跟上时代潮流。

小米市值破万亿港元,上门取货_123随叫随到


除了手机业务,小米还进军其他行业,比如影视传媒等。这些领域竞争激烈,小米同样在这些领域没有核心竞争力,小米跟乐视网一样,都是靠打造用户生态来生存的。

小米手机、米聊,MIUI是小米公司旗下的三大核心业务,“为发烧而生”是小米的产品理念,小米公司首创用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操作系统,发烧友参与改进的模式。小米股价下跌也反映为很多机构投资者不看好小米。

小米市值破万亿港元,上门取货_123随叫随到


欢迎光临寒舍,顺祝本周工作愉快!

在小米上市之后20天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会觉得市场上很多投资者的预期很有意思。小米上市前在暗盘下跌3.4%,反应出散户悲观之心。然后在7月9日上市当天,小米集团16元发行却破发,悲观论调进一步渲染。

但是呢,小米第二天就大涨13%,简直让人跌破眼镜,而且当天成交量很放得很大,随后一周多涨得一发不可收拾,最高达到22元。在这期间,市场上关于小米的论调是很积极的。

所以说,K线决定了人们的心态,一根阳线改变情绪,二根阳线改变观念,三根阳线改变信仰。

现在我们回到问题本身来看,其实开始暗盘下跌乃至当日破发,其实都不用太担心。毕竟有十几万的投资者积极参与认购了小米的股票,包括李嘉诚、马云、马化腾等行业领袖呢。

而从公司基本面看,虽然有很多争议,但是小米还在过去8年时间里达成了一系列创纪录的商业成绩,不到三年时间做到手机行业中国第一,又用三年半又成为印度第一。这些都是人家实力的体现。至于股价,一直有波动的,短期被低估或高估都很正常,只要相信是一家还不错的公司就可以了。

小米是独角兽,不假,但沒啥太多的技术含量。且手机等市场竞争激烈,趋于饱和,未来增长空间有限。再之小米上市限亏损传闻,且亏损额度不低。最后上市前公司管理层未经雷军雷布斯,直接奖雷军雷布斯98亿,有融资落袋嫌疑。总之,小米上市,竞争压力大,或疑或信,未来令人迷茫,希望小米一路走好。

港股不是A股,港股破发是很平常的事情,没必要过度解读,破不破发也不意味着是什么。

不单是港股,美股也是一样,破发是很平常的事情,网易当年,首日就破发了;facebook首日是没破发,次日就破发了(首日仅仅略高于发行价而已)。而现在呢,两者都涨了很多。

而阅文集团,首日大涨一倍,风光得很,但之前跌了差不多一半,差点就跌破发行价;你也许不知道,苹果最惨的时候,股价只有5美元上下,接近退市边缘。

股票价值不是取决于破发与否,也不取决于你已知的那些消息情况上,而在于未来你所未知的潜在的价值上。小米破不破发都不是事,即便破发,IPO拿到融资,雷军以后能扩大企业效益,讲好有故事,以后一样会涨上去。但要是雷军不作为,效益不提升,即便不破发,首日风光大涨,以后还是要还回去的。

提问者要是玩港股的,应该很清楚港股申购新股不是像A股,港股新股是有风险的,并且破发风险比例一点都不低的。

转载请注明来自腾飞(广东)物流有限公司 ,本文标题:《小米市值破万亿港元,上门取货_123随叫随到》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
网站统计代码